达夫(好居网用户) 5671天前 / 阅读 :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一起放入食物料理机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端午节当日,古胥门前、胥江两岸人潮涌动,粽子、香包等有关端午节的时令药品、日用品摆放在沿岸各处,供人挑选,家家户户扶老携幼涌向胥江边,等候观看龙舟竞渡表演。胥江岸边搭起5米高的彩台,宽20米,台上左右两侧摆放的木器架上插满绣着各色龙形图案的彩旗。上午九时许,祭龙仪式开始。一条长35米17节金黄色的舞龙跃上彩台,但舞龙者并不急着舞龙,而是把各自手中的木柄围成圈,架空盘放在彩台正中,然后舞龙者退下。又有人手捧一直径80公分的大盘上台,盘内盛放着稻谷、粽子、水果等祥瑞食品,喻五谷丰登,放置在盘龙前,随后由舞龙队和龙舟队的若干代表上台,每人手持一柱燃香,朝盘龙行三鞠躬礼,此为祭龙仪式。礼毕,舞龙者再上台,手持木柄将巨龙撑起,龙身拉直,龙头依序向东、南、西、北方向点拜三下,此为拜四方神仙。然后龙身拉圆,龙头龙尾齐向龙身中段奔跃,在龙头龙尾跳过龙身中段的时候,龙身相应里朝外翻身,共翻跃三次,此三翻身喻为蛟龙翻身。盘龙喻为一团和气。然后,舞龙在彩台上成螺旋形舞起来,舞龙者在锣鼓的节奏引导下,奔跑起来。在舞龙的同时,2只大狮、2只小狮先后上台,表演的大狮由2人合扮,一人扮小狮,另有一人扮成武士,手持绣球逗引,常见的表演动作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跳跃、爬高、跌打、腾转、踩球等。这时整个胥门前广场、胥江两岸锣鼓喧天,人头越发拥挤。舞龙、舞狮表演10分钟左右结束。随后长龙东西拉直,龙头昂起,朝胥江行三拜礼,这是向涛神伍子胥敬礼。同时将17节龙身搭成凹凸起伏似龙舟的形状,告知众人龙舟赛马上要开始了。接下来,行点睛礼。龙首向涛神伍子胥三拜后,龙脸向上扬起,司仪请在场的德高望重者或行政首长上台,走至龙首前,司仪手捧一小木盘,盘内瓷蝶盛朱红色油彩和点睛用的羊毫,点睛者手持毛笔,满含红色油彩,在蛟龙的双眼上重重点下。顿时龙珠放出红光,蛟龙开眼,这时锣鼓声更加热烈,彩台两侧又燃起鞭炮。舞龙开眼后昂首跃起,重又抖擞精神,跳跃起来,在彩台上舞起来。点睛礼毕,大家将注意力转向胥江河内,观看龙舟赛的进行。
每到端午当日,家家户户的主妇将买回的箬叶(菰叶或芦叶)、糯米等物,浸泡水盆中。苏州人端午节非但要自己吃粽子,还要用它来祭祀祖先。端午粽品种繁多,按它的形状来分,像秤锤的叫秤锤粽,像枕头的叫枕头粽,三角形的叫三角粽,老苏州则把它叫“小脚粽”。箬叶里除糯米以外,人们还常在里面加入其他物品,如肉、豆等等。于是就有了鲜肉粽、火腿粽,赤豆粽、绿豆粽、豆瓣粽、枣子粽、豆沙粽等等。只用粽米包裹而不放馅心的粽子,叫做“白水粽”。过去多用艾草灰汁来煮粽子,称作“灰汤粽”。
端午节苏州一家人的习俗。一大清早,苏州人将艾草束成人形悬挂在大门边框上或厅堂门前,主妇用菖蒲浸水洗脸洗头发,并给起床的孩子头上戴上虎头帽,贴身穿虎头肚兜,外穿五毒衣,脚上穿虎头鞋。主妇除了包粽子,还要上街买回鱼、鲜肉、茭白等时令蔬菜,中午要烧一桌端午饭菜。老苏州端午节第一件事是在厅堂中挂一幅钟馗像,并到药店买回雄黄和在黄酒中,配制成雄黄酒。中午开饭前,老苏州将小孩叫来,先用手醮着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写一“王”字,再将部分雄黄酒洒在庭院四周。还有的人家煮燃苍术、白芷等中草药,烟熏室内,并用艾草、菖蒲烧汤沐浴。还有的人家以“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最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共享清凉解毒的端午饭菜,共饮雄黄酒,共祝端午节健康快乐。午饭后,主妇将香包给孩子带在身上,有的在自己手臂上缠上五色丝线,叫做“长寿线”或“长命缕”。全家人一起到书场听上一回书,说的是《白娘子》一折,讲的是白素贞端午节误食雄黄酒惊现蛇形的故事,听说书先生将苏州端午节的风俗娓娓道来。
此外,开展民俗文化讲座及举办大型展览等端午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