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好居网用户) 2370天前 / 阅读 :
【好居网】2018年5月29日,由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重庆市荣昌区项目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一场以“走向世界的中国非遗”为主题的盛宴闪亮登场,现场大公网与中国网对重庆市荣昌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赵天智进行了专访,圆点直播进行同步在线直播!
记者:近几年“非遗”热度持续不减,荣昌也拥有荣昌陶器、荣昌夏布、荣昌折扇三大国家级非遗项目,区政府和民间分别从哪些方面助力其发展?
赵天智:荣昌,位于四川、重庆两个省市交界处,属于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境内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铁和南大泸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全区幅员面积1077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荣昌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全国文明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全国绿化模范城荣誉,目前,正在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区、全国文明城区,全力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货运机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三件大事”,着力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
荣昌文化底蕴深厚,荣昌陶器、荣昌折扇、荣昌夏布均被列为国家级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昌陶器、荣昌夏布起源于汉代,荣昌折扇始于宋代。荣昌陶器出产于荣昌安富,亦被俗称“安陶”。荣昌陶器与建水陶、钦州陶、宜兴陶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陶”;荣昌折扇与苏杭折扇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扇”;荣昌夏布号称“天然纤维之王”,亦称“中国草”。“荣昌陶器”、“荣昌夏布”两项国家级非遗,均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商标。近日,这三个非遗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荣昌把非遗文化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而且实现良好的开发利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产业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成功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处,重庆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处、示范基地4处,重庆市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处、非遗传承教育基地7处,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4处。
出台非遗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建立大师带徒传授、非遗传承人签约传承等激励机制,培养吸纳非遗文化人才。目前,全区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4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06名。吸引区外国家级、省市级大师设立工作室15个,吸引文化创意与经营管理人才1500余名,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产业共计7万余人。
荣昌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建成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与西安工程大学合作,建立荣昌夏布研发中心;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以此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产品创意创新力度和市场拓展力度,推动荣昌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非遗文化产业初见雏形,2017年底,文化企业数2500余户,非遗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三大国家级非遗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及关联产业产值近60亿元。
非遗文化产业不能‘冻’起来,要‘动’起来,非遗更不能只是摆在橱窗供观赏,绝不能躺在名录上睡大觉。非遗产业要真正灵动起来,需要有新的思路,荣昌在这方面做了探索。
我们抓住重庆、成都两个拥有千万级人口和交通十分便捷的优势,立足“建设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周末休闲体验游目的地”定位,按照“游古镇,玩陶艺;织夏布,品文化”的思路,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让非遗变成人们参观体验的旅游产业,打造成渝经济区“非遗文化体验之城”。投资24亿元,相继打造安陶小镇、中国夏布小镇文化旅游景区,形成以文化小镇、非遗传承等为特色的,集休闲体验、修心研学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以文强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共促发展,正在荣昌成为现实。比如,至2018年元旦安陶小镇开街以来,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近2亿元。目前,安陶小镇被列为重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荣昌区也因为打造非遗文化体验之城被列为重庆研学旅行目的地。
荣昌在抓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围绕荣昌陶器,重点打造荣昌陶瓷工业园,荣昌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招商措施。先后引进唯美集团、惠达卫浴、金意陶陶瓷集团、简一陶瓷有限公司、北京创导工业、北京奥福等一批国内高端陶瓷项目,项目总投资92亿元,达产后年产值预计100亿元以上。同时,出台政策鼓励知名陶瓷企业在荣昌建立研发中心,引进天津大学建立陶瓷产业学院,为园区企业搭建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平台。目前,荣昌陶瓷工业园被列入重庆市级陶瓷产业园。
近几年来,荣昌的非遗文化产品,多次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文化经贸平台亮相,特别是荣昌夏布,长期出口日本、韩国。2016年、2017年,荣昌夏布服饰两次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三大国家级非遗产品走进北京奥林匹克博览会。安陶小镇、中国夏布小镇的打造,引起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创企业及艺术家的关注。安陶小镇与韩国陶艺协会签订打造陶艺村的合作协议,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开展陶艺合作交流;中国夏布小镇的企业与韩国企业在夏布织染、创意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荣昌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引进重庆昌辉公司进行合作,开展中外学生交流。
记者:您认为在荣昌非遗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最需要攻克的难题是什么?
赵天智:荣昌三个国家级非遗文化产业产值虽突破50亿元,在“走向世界”方面迈出了步子,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平台不够高,体量小,效果不太好,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
需要引进创新创意人才和龙头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开展对非遗文化技艺的再造和智能化制造,开展横向、多向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档升级非遗文化产品。
客观讲,荣昌非遗产品是最有特色的、不可复制的产品,但影响力较小,知名度不高。要想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需要树立精品意识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与引进一批有潜力的陶器、夏布企业,精心塑造非遗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荣昌三个非遗产品频频出海至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区。但营销渠道不宽,量小且比较小众化,出口规模较小。荣昌非遗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需要努力拓宽营销渠道,尤其需要借助国际营销平台,开展全球营销,在国际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记者:为何选择在京交会这个平台展示荣昌的非遗文化?此次推广是如何与“人才”“旅游”相结合的?
赵天智:京交会是全球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平台,获得了WTO、联合国贸发会议、OECD三大国际组织的永久支持,是目前全球唯一涵盖服务贸易12大领域的综合型服务贸易交易会。本次京交会吸引了120个国家和地区参会,影响力极大。荣昌的非遗文化产业内涵“融巴蜀灵气,兴天下荣昌”之精髓,本身就要有放眼全球视野的胸怀。借助本次京交会的平台和影响,展示荣昌非遗文化的魅力,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吸引海内外文创企业和服务贸易企业,让荣昌非遗文化借船出海走向世界。
此次京交会期间,我们集中展示了荣昌非遗产品之精品。一是在展示现场,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先生向参观客人介绍荣昌非遗文化,指导客人制作荣昌陶器。昨天上午,一批东南亚客人就亲身体验了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二是今天上午在非遗论坛上,除发布了荣昌的招商项目外,我也推介了荣昌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需要实施的旅游项目。三是今天下午刚刚举办了荣昌非遗旅游推介活动,展示了荣昌夏布服饰。采取互动的方式,推介了荣昌陶器、荣昌折扇、荣昌夏布香包等非遗特色旅游商品。
因此,荣昌参加这次京交会的推广活动,并不是就商品而商品、就非遗而非遗。而是以非遗文化产品为载体,展现荣昌非遗文化的魅力,体现荣昌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效和探索。
记者:从荣昌的角度,为何选择参与“寻力城市项目”计划?这个项目最吸引您的是什么?比如运营模式或者海外交流机遇?
赵天智:寻力城市项目”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融合了产学研,以及政府、金融和科技,连接中外,构建跨业态、跨国界、跨时空的全球平台,打造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国际营销体系,实现家乡与世界相连的梦想。这个平台和营销体系,都是荣昌非遗文化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所需要的。
重庆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中心城市,荣昌处于重庆、成都两大城市之间,位于成渝城市群战略腹地的“黄金分割点”。参与“寻力城市项目”,荣昌就是希望把这个平台变成动力转换器和加速助力板,助推非遗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荣昌参与“寻力城市项目”,将做三件事:一是运营非遗项目。借助文化寻力平台汇聚的国内外资源优势,共建文化寻力产学研联盟,孵化和运营荣昌文旅产业项目。二是开展中外交流。激励荣昌文化传承人和青年学生,作为荣昌的文化使者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吸引国外艺术家、学生到荣昌交流体验。三是打造国际营销平台。利用文化寻力拥有的国际性展示、传播和营销平台,让荣昌非遗入驻平台,开展好荣昌非遗的传播、展示推介活动,进行线上线下国际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