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_hongyanxue(好居网用户)
3592天前 / 阅读 :
【好居照明网】随着智能家居的持续升温,各大灯饰国际品牌巨头开始纷纷推出智能照明产品,国内灯饰品牌也开始涉足智能照明领域。无论传统照明企业还是创业开发者乃至互联网巨头们也一直看好智能照明,蜂拥而上。
战火蔓延开启智能照明元年
2014年被称为智能家居开启元年,而2015年或称为智能家居爆发元年,除了传统家电企业开始布局智能家居外,互联网巨头也不甘落后,纷纷抢滩智能家居市场,其战火蔓延到照明领域,智能照明一时火了起来。
一方面,智能照明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市场,但市场化推广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态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乃至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做系统,还是应用到灯具上,智能照明的概念不再高高在上,慢慢在技术上接起地气,甚至可能成为互联网企业孜孜追求的“入口”。
另一方面,目前照明行业仍处于LED替换阶段,在销售额不断增长的同时,建筑体传统照明的替换不断在减少,当替换市场饱和时,市场新的增长点在哪儿?各大照明品牌厂家都进行不同探索,而智慧照明作为做热门的尝试,正呈现巨大的潜力。
潜力巨大“智能”成风口
未来三到五年仍是LED替换阶段,2014年LED占到40%,实际渗透率(建筑体中已有照明产品)不到10%,还有90%建筑会在未来三五年被替换。中国照明学会秘书长窦林平曾某次演讲中表示,一旦建筑体都被LED替换之后,LED市场会大幅下降。未来市场应该怎么做?智能照明或许是个方向。 [page]
据了解,2014年中国照明产品销售额为5200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LED照明产品销售额为950亿元,同比增长43.9%。另外,2015-2020年间,全球照明市场增幅年均5%左右,其中发达国家在2-3%,发展中国家在7-8%,预计2020年将达到792亿美元。
从上述数据中,就不难看出智能照明产品前景广阔,无论是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还是从行业市场上来看,智能照明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传统家电大佬,乃至互联网企业纷纷进驻,一时出现火爆现象。
抱团抢滩打响“入口”争夺战
对于什么是智能照明,各家有各家说法,小到调个光、变个色的智能灯泡,大到负责的控制系统平台,其实这些都算智能,只不过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罢了。从产品形态的,智能家居的发展可分为单品智能化、不同产品之间联动、系统化实现智能三个阶段。由于一家企业想一口气实现科幻电影那般智能化是不现实的,通过将不同类别产品智能化,再借助平台系统实现无缝接入不失为可行方法。
新时代下,单打独斗的洪荒时代不复存在,我们看到企业们抱团进军智能照明领域,如木林森、阳光照明、欧普照明和飞利普等13家照明大咖与小米签署联合声明;众多照明大咖与阿里智能云、淘宝天猫等平台相互抱团借势。
在国内,各大传统照明企业均在智能照明领域或投身其中、开拓布局,或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在国外,各大国际照明巨头在智能照明领域均推出自己的产品,并搭载苹果Home-Kit、谷歌Brillo、三星Smart-Home等平台。
厂家主动或被动卷入智能照明成“风口”
“智能”这个产生于上世纪的“古物”走出实验室,并借助商业模式“武装”到人工智能、家居、电工照明等领域。在行业,随着市场潜在需求的挖掘,智能照明从原先的细分小市场逐渐发展成与家居照明、商业照明、工业照明等同等级别的市场板块,未来智能照明是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上游厂家是如何看待呢?又是怎样做的呢? [page]
智能照明成热点厂家纷纷下水
目前行业拥有25000多家企业,产品纷繁复杂,行业集中度较低,如果一个系统智能只单独由一个厂家提供,既不现实,也不靠谱。在用户层面,用户在性能和价格上也缺乏自主权,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只能全部放弃,间接损害到用户的利益。
由于厂家对智能理解不同,所处的智能阶段不同,导致能跟智能挂钩的产品五花八门,小之调光调色的智能灯泡,大到集成化控制平台,都能称之为智能。其实,从智能家居范畴看待智能照明,其存在阶段性发展,从单品智能化到注重产品性能;到产品之间的互动,如手机与照明、家电与照明等之间数据互动,产品生态开始重要起来;再到系统化控制,如苹果的Home-kit、三星的Smart-Home等,平台重要性开始凸显。
随着行业的发展时机成熟,智能产品一旦形成势能,用户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智能控制产品,也不是单一的灯具,而是一套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因而,很多厂家尤其是电工照明类企业,通过解决方案这种手段,实现对产品线的整合升级。
互联网 照明智能成跨界产品
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创新官邱戎红解释说:“原来的商业模式,我们的客户买的只是一个产品,买灯泡只是获取了一个照明的功能,现在互联的话,这个系统能提供的不光是一个照亮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像手机一样,创造更多新的应用。”
当一个灯泡提供比照明更为重要的功能时,这个行业其实脱离这个行业,上升成为另外一种产品。智能照明注定是一种跨界的产品,我们看到电工、家电乃至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进驻智能照明,近到小米联合13家照明龙头企业,远到苹果、高通、GE三巨头进军智能照明等。
对于照明行业而言,其制造业属性决定其必须通盘考虑整个成本及销售毛利率,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更多是将人流导入到平台,通过后期服务来获利,成本相对较低。互联网企业携资本大规模进入,从短期看加剧价格战与行业洗牌,从长远看则大大缩短LED智能照明渗透市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