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经验 装修经验 省钱妙招

四招节省家装支出合理选材很重要

达夫 达夫(好居网用户) 3863天前 / 阅读 :

正值家装旺季,有过家装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装修过程中那是花钱如流水啊。怎样才能节省家装支出呢?四招教您合理选材,节省装修支出费用

正值家装旺季,有过家装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装修过程中那是花钱如流水啊。怎样才能节省家装支出呢?四招教您合理选材,节省装修支出费用。

Part1:装修前须多想建材挑选考量点

选材一般会贯穿整个装修过程,但并不是等到要购买材料的时候才考虑自己需要什么。装修前就必须考虑好自己的家居需要哪些类型的材料。

1、家庭成员的考虑

挑选材料首要考虑的要点是居住人群,如果家中有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群,那么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的大理石、抛光砖等尽量少用;如果家中有宠物的,地毯、地板这些材料尽量少使用,以免遭到破坏;如果家中有小孩,铁质、造型特别的家具要少用,以免误伤小孩。

2、空间特性的考虑

不同的材料尤其不同的优缺点,并非一种材料全屋都适用,即便是地面装修材料,也需要按照功能分区来选择。客厅、卧室、书房,可考虑地砖或者木地板,卫生间、厨房、阳台这些对防潮要求高的空间,应避免使用地板,防滑瓷砖是不错的选择。

3、预算高低的考虑

建材的品质、做工、品牌不同,相对的价格落差也比较大。以地面装修材料为例,大理石等天然石材价格最贵的几万元一平米,PVC地板最便宜的有十几元一平米。当装修预算不高时,挑选建材要更倾向于实用,合理调整材质,巧妙寻找替代建材是最聪明的解决方案。

4、空间风格的考虑

家居风格各有不同,而且差异比较大,家居风格是由不用的建材来体现的。如:家居偏向简洁高尚的,可以考虑大理石、抛光砖这些偏硬的建材;如果家居偏向乡村、地中海等温馨感觉的,木地板、木材等这些自然材料则更加合适。[page]

Part2:材料挑选要点选购窍门多学问

考虑好装修所需建材后,马上进入紧张的挑选环节。挑选建材的时候,不少人会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结果不仅没买到合适的材料,还白白浪费了不少钱,因此,掌握材料挑选要点是很重要的。

1、挑选信誉好的品牌

想要挑选到好的材料,可以先从品牌上入手,特别是对于没什么经验的装修材料来说,挑选口碑好、信誉良好的商家很重要。户主可以到家居网站、家居论坛、或听听装修过的朋友了解品牌情况。

2、价格贵不一定好

好的建材不一定贵,贵的也不一定是好。相对于大理石来说,瓷砖的价格相对便宜,虽不如大理石的华丽质感,但款式挑对了,也同样达到想要的效果,而且瓷砖比大理石更容易保养。所以挑选时候,根据自身的预算和需求确定哪些材料必须买,哪些材料可替代。

3、买多更省

家居装修挑选材料一般是有针对性的,不同地方选择不同材料。但在购买建材过程中,往往是买越多越实惠,因此,在购买过程中,可以考虑统一建材,比如卫生间和厨房可以使用统一款式的地砖和瓷砖,购买量大了,得到的折扣相对也较多。

4、根据材质挑选购买地

挑选建材还有一个要点,根据材料来挑选购买地。比如油漆、钉子、螺丝可以就近原则到附近的五金店购买;地板、瓷砖、卫浴产品这些可以到大型建材卖场,种类多且有保障。[page]

Part3:建材验收细节看清材料有保障

不少户主在收到装修材料后,不会多考虑检查问题,直接收获就搁在一边,到了使用时才发现材料送错了或者有损伤,这时候退换就比较麻烦了。所以作为精明的户主,必须在收到建材后,马上拆箱检查,发现问题马上退换。

1、检查表面

检查的首步骤是看清建材包装有无破损、有无拆封,如果表面被拆改有理由请厂商进行解释说明。

2、确认型号

确认产品包装上的型号、尺寸、颜色、花色等是否与购买时的相同,并核对收据上的详细信息,如果出现型号尺寸错误等情况,须立即跟厂家联系,要求更换。

3、确认数量

收货时确认数量是最重要的,特别是一批建材送来的时候,容易让户主混乱,后期才发现送少了几件产品,一旦签收确认后就很难追回来。因此,确认好包装与型号后,须点清货物的件数以及总数。

4、确认配件

某些产品内有不少配件,比如座便器、橱柜等,这些产品内有不少的小零件,如螺丝、感应器、遥控器等,除了检查数量和型号外,还得清点配件是否齐全。[page]

Part4:建材退换顺序掌握技巧无遗憾

新买的建材出现退换的情况不多,但若是真遇上了,许多户主会不知所措,没有找对退换的窍门。建议户主和消费者不要以情绪化或者无形的感觉作为退货依据,这样容易出现有理说不清的情况。

1、现场开封拍照存证

收到货物发现问题,必须退换时,要第一时间拍照存证,而且照片上需要附有产品的包装,型号、颜色、批号等最好也有照片。然后告知厂商具体情况,并附上照片作为证据,请厂商上门了解情况并说明,应该退换的马上进行处理。

2、进场安装必须清楚责任

一些上门安装的材料,如橱柜、热水器、座便器等,如果在安装完成后发现有问题,需要请厂商派人确认,是安装程序、设计疏忽、还是其他问题,搞清楚责任归属后,再商榷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