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夫(好居网用户) 5815天前 / 阅读 :
过了小寒,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
有关专家指出,寒冷、干燥的气候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重则还可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
严寒天气里,高血压病人要格外注意控制血压,做好自我保健工作。
冬季高血压患者最易出事
近期心脑血管病患者增多
近日,记者在郑大一附院采访时发现,不到1个小时,120急救车就送来2名心脑血管意外的病人。急诊科医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由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患者明显增加。
其中65岁的李大爷,之前就有高血压史。家属介绍,患者发病前一天就一直说胸闷,乏力,但老人坚持认为是冻着了,有些风寒,不愿意去医院。没料到第二天中午吃完饭,老人突然闷声倒地,不省人事。经过医院抢救,现在老人已经苏醒过来,但是由于脑动脉破裂,造成左侧肢体半边瘫痪。
“冬季正是高血压患者最容易出事的季节。”郑大一附院急诊内科主任李莉说,气温下降时,人的血压往往会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也是最难控制血压的时候。
天气转冷血压不易控制
主要危险是导致并发病
据李莉介绍,由于冬季气温低,人的肌体为了保持体温恒定,减少散热,毛细血管会收缩,这会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时,气温低,也会出汗少,这就使血容量增加。另外,冬季人们往往进食过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些食物会同时增加水分的摄入及保留,也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再加上紧张、焦虑、急躁等应激情绪的存在,必然会使血压不易控制。
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血压波动性增大,其主要危险是导致并发病,尤其是脑出血、缺血性卒中及心肌梗死等。
就诊前最好在家自测血压一周
活动后测量血压先休息10分钟
李莉说,人的血压一般有两个“高峰”,即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6点左右。
血压是随着身体或精神的变化而起伏,往往在睡眠时的深夜三四点最低,清晨6点慢慢上升,在上午9点左右达到最高。下午会较低,到了6点时达到高峰,到入睡前也进入“低谷”。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变化不符合这个规律,那么就说明他的血压控制不好,需要调整用药了。”不过,李莉建议,在就诊前最好在家自测血压一周以后再就医,每天测量4次最佳,即起床后、上午9点、下午6点、晚上9点4个时段。另外还要注意,活动后测量血压,应休息10分钟,这样测量才准确。
“这样就避免了有些患者一见到医生就紧张,此时测量的血压反而不如在家测量的准确。”李莉说。
保暖、限盐、运动、好心情
做好日常自我保健工作
除了气候因素外,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对高血压患者造成危害。李莉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保健工作。
1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 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多于6克,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并应保持大便通畅。
3 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
4 适当控制情绪,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 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如果突然停药,约有5%的病人可在40小时左右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